凯发一触即发(中国区)官方网站
全国免费预订热线

020-44303423

站内公告:
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器械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器械知识

废弃的军事机场“第10区”(卡林卡)距离边境约50公里

2025-11-10 12:33:37

  驻扎在该机场的部队之一是第301歼击航空团(部队番号65383),其历史可追溯至1940年。当时在犹太自治州“比罗费尔德”机场,作为远东战线混合航空师的一部分,组建了第301歼击航空团,下辖三个伊-16歼击机中队和一个伊-15比斯歼击机中队。

  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,该团编入第97混合航空师。1942年1月,该团首批飞行员被派往前线个机组在团长率领下奔赴前线。战后,该团换装新型雅克-9歼击轰炸机和美国P-63“眼镜王蛇”歼击机,返回远东。1945年8月,该团全员参加苏日战争,表现卓越,获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通令嘉奖全体官兵。1948年,该团再次换装新型雅克-11教练歼击机;1953年换装喷气式米格-15和米格-17歼击机。1960年,该团编入防空第29航空师。

  第301歼击航空团的苏-9飞机照片,从互联网上一个曾在该团服役的群组中找到,作者为瓦西里·斯瓦斯科夫。

  1962年,该团开始掌握新型全天候歼击拦截机苏-9,其飞行人员从邻近“别廖斯拉夫卡”机场和滨海地区的“中央乌戈洛瓦亚”机场补充了新机组。

  1962年夏季,在掌握新技术期间,一名飞行员因发动机停转而迫降时丧生;1963年,另一架飞机在起飞后500米高度发动机失灵,飞机坠毁在机场附近。飞行员身亡,坠机地点后来形成一个湖泊,飞机残骸在其中躺了很长时间。

  1968年,在该团驻扎的“10号区段”机场开始深度现代化改造,期间建造了飞机拱形掩体、人员掩体,以及备用指挥所和防护指挥所。

  1972年,机场开始第二阶段现代化改造,包括跑道加固和延长、滑行道维修,以及新建加油和煤油加注平台。在施工期间,该团被临时转移到萨哈林岛的“斯米尔尼赫”机场。

  1976年,该团开始掌握新型多用途歼击机米格-23М,1981年转隶第28歼击航空师,该师自1986年起隶属第二组建的第8防空军团。

  1948年,该机场调入第582歼击航空团,该团于1941年在滨海地区的“沃兹德维任卡”机场组建,当时下辖两个伊-16型10歼击机中队和一个伊-16型17歼击机中队,编入远东战线远东战线歼击航空师一部,参加苏日战争的作战行动。

  自1948年起,该团换装新型拉-7歼击机,随后为美国**P-63“眼镜王蛇”**歼击机,1949年转隶防空第65歼击航空军团的第149歼击航空师。

  1952年,该团随师转隶第55歼击航空军团,同年秋季调往中国“邓沙河”机场,换装前线年春,该团随师从中国撤出,编入北方集团军第37空军,在波兰于1964年换装新型轻型超音速前线月,该团从北方集团军第4空军撤出,回国后在“斯摩棱斯克-北部”机场解散。

  该团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为夜间歼击专业团参战,装备伊-16歼击机、高空拦截机米格-3以及英国**“飓风”歼击机。第2中队以苏联英雄Д.Е.奥斯卡连科**命名。1942年因出色完成作战任务,依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命令,获“近卫”荣誉称号。

  1945年,该团再次补充英国**“喷火” Mk IX歼击机,以及РД-1**电视通信设备试验样机。

  1970年代初,该团开始掌握喷气式苏-7歼击轰炸机。1972至1973年机场现代化改造期间,临时调往邻近“别廖斯拉夫卡”机场。

  签署了《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互信及裁减进攻性武器的协定**。该协议于1998年5月7日正式生效。正是由于这一原因,1998年包括该团在内的多支前线航空部队沿边境被

  ,因为在新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下,继续在边境地区部署这种类型的航空兵已失去意义。

  机场被裁撤后,这里仍被附近的部队长期用作射击场,但到了2010年代末,这种使用也停止了。

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 凯发一触即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

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83459538

电话:020-44303423 地址: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员村147号凯发一触即发大厦11号